在美術研究中,關于美術欣賞的研究非常重要,它關系到美術作品、甚至整個美術活動的價值實現問題。美術欣賞領域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,欣賞活動中出現的差異現象即是其中之一:特定的美術作品經過欣賞者各自的眼光產生不同理解結果,并因之產生了彼此迥異的情感。
徐悲鴻《田橫五百士》
是什么左右著這一切?
我們都知道,美術欣賞活動的主客體為欣賞者和美術作品,其中以美術作品提供的視覺材料為客觀依據,但不可否認,這種活動本質上是欣賞者的主觀活動。故而從欣賞者的主觀條件入手分析欣賞差異就成了首要的選擇。我在分析過程中引入了“圖式”的概念,因為從圖式角度考察美術作品欣賞的差異問題,既便于對美術欣賞這種情感性極強的活動進行理性分析,又為我們提供了更為整體的分析方法。
欣賞者以既有圖式結構作用于美術作品,而差異產生于欣賞活動當中,因而,問題就轉化成了這種“圖式”結構是如何發生作用。通過對圖式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欣賞差異的生成機制。本文就是通過欣賞過程分析中的差異生成機制,考察圖式在差異形成中的作用,并對差異形成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,希圖有助于對美術作品欣賞差異研究的深入。
本文是對美術欣賞差異問題的研究,同樣是看一幅畫,每個人進入的畫面細節各有不同,看到的整體反應也不一樣,有的人心有戚戚,激動無比,有的人無動于衷,淡淡略過,這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特征,在借鑒接受美學與認知心理學的成果的基礎上,本文從欣賞主體圖式結構切入這個問題的研究,進行深入的欣賞者行為機制分析。
{法}米勒 《晚鐘》
通過分析發現,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其實就是欣賞差異展現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欣賞者的主體圖式結構的作用不但貫穿全過程、且影響著欣賞活動的每一環節,不同欣賞結果的產生正是不同欣賞者具有的圖式結構決定的。
欣賞差異內核就是欣賞者認知圖式的差異,但結構圖式并不是抽象的概念,是它的內在構成——知識單元與能力影響著效果的差異。欣賞活動中差異現象的出現正如一面“鏡”,客觀反映出欣賞者的知識能力狀況;通過欣賞活動以美術作品為一盞“燈”,使欣賞者有一個發展自己潛能的契機。
這,就是在美術欣賞中見到你自己的道理。
(未完待續)
啟功(1912——2005),自稱“姓啟名功”, 字元白,也作元伯,號苑北居士,北京市滿人。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。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、教育家、古典文獻學家、鑒定家、紅學家、詩人,國學大師。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...
霍春陽,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,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至今。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主任、教授、碩士研究生導師?,F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、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、中國美...
李可染(1907年3月26日—1989年12月5日),原名李永順,江蘇徐州人,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、詩人,畫家齊白石的弟子。 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,13歲時學畫山水。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,49歲為變革山水畫,行程數萬里...
沈鵬,1931年出生,江蘇省江陰市人。書法家、美術評論家、詩人。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。 1950年起在《人民畫報》社工作,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、總編室主任、副總編輯并兼任編審委員會常...
范迪安,男,漢族,1955年9月生于福建,1973年參加工作,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,文學碩士?,F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,教授,博士生導師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美術家協會...
孫曉云,女,漢族,中共黨員,1955年8月出生于江蘇南京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一級美術師。中央美術學院和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 。 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八屆主席 、江蘇省文聯副主席、省書協主席。作品欣賞:
俞桂中老師和我交往多年,他的為人與藝術成就令我欽佩。我曾推薦收藏家邀請俞桂中老師來江蘇舉辦筆會活動,俞老師的作品總被藏家們喜愛珍藏。藏家們告訴我俞老的作品非常受歡迎,幾乎什么人看了都喜歡。藝術作品雅俗...
張宗彪書藝簡介張宗彪:1941年生于陜西永壽。畢業于西北大學,供職于咸陽師范學院(退休)。書法教授、國家一級書法家、外交部授權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賓禮藝術家》、文化旅游部頒發的《國家一級藝術大師》并授予《...
趙無極(1921年2月13日—2013年4月9日) 華裔法國畫家。生于中國北京。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,并學習繪畫。1935年入杭州藝術??茖W校,師從林風眠。1948年赴法國留學,并定居法國。在繪畫創作上,以西方現代繪畫的...
周明,1957年生,山西太原人,(原藉永濟)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,中共黨員,曾任山西省交通物資供應總公司副總經理,黨委書記等職?,F任山西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理事,山西國際文化交流書畫院副院長,三晉文化...